農業銀行(.sh)22日發布公告稱。
該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
。據媒體報道。
這一票據包內出現部分票據被報紙替代的怪事。
而且票據進出未建立臺賬。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其中不僅涉及農行的內控問題。
還牽涉到眾多銀行。票據市場的積弊已久。
資金被從銀行套出。
最終進入股市等高回報領域。
正是票據掮客的拿手好戲。若不是去年的股市巨震引發“退潮”。
那些“裸泳”的人可能還不會這么快被人看穿。
據媒體報道。
事件的大致脈絡是。
農行北京分行與某銀行進行銀行承兌匯票(下稱“銀票”)轉貼現業務。
在回購到期前。
銀票應存放在北京分行的保險柜里。
不得轉出。但實際情況是。
銀票在回購到期前。
就被票據中介提前取出。
與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回購貼現交易。
而資金并未回到農行北京分行的賬上。
卻進入了股市。保險柜中的票據。
則被換成了報紙。
在農行承認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事故后。
某國有大行浙江省分行曾有多年票據從業經驗的劉總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買入返售業務都是分行一級通過票據中心、票據部門在做相關業務。
并且是不折不扣的小眾業務。
在省一級分行配備的人員力量很小。比如農行在該省專門做這項業務的不過三四人。由于票據買入返售有銀行做背書而且風險較低。
所以容易導致票據保管環節出現疏漏。
存兌紙質匯票是以1000萬元作為最高單張票面金額的。“39億需要多少票?一定是銀行內部保管出問題了。”劉總對記者說。
有媒體報道稱。
農行北京分行的兩名員工已被立案調查。
原因正是涉嫌非法套取票據。那么。
農行在買入返售持票中。
真票據究竟是入庫前、入庫后還是上門取票封包時被盜的?
“在我之前待過的銀行。
票據、章子都跟著車一起運到金庫。
農行北京分行大概也不會例外。” 有銀行業內人士稱。
買入返售環節中。
農行肯定要驗票。
驗票以后封存。票據部的人如果想作案還需要串通會計。
但銀行是條線管理。
會計部不可能聽票據部擺布。
他表示。
所以一開始入庫的時候就是一包報紙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無論是移交、保管。
都要由會計部的兩名同事在攝像頭下完成。
難度太大。如果是先入庫再偷偷出庫。
這就更復雜了。
因為出庫也是雙人出庫。
全部都有攝像頭。
與入庫前驗票封存過程中被調換和入庫后被盜出相比。
上門取票封包受監控較少。
如果票據交易員為了做手腳。
可能避開票據在本行入庫。
提出攜一名會計人員上門取票。
年輕的會計人員受到利誘或工作疏忽被利用。
最終封包帶回一包報紙。這是可能性較大的一種情況。
不過。
上述猜測是建立在上門取票封包不拆開看的基礎上的。劉總告訴記者。
封包和入庫是兩個環節的兩種風控程序。如果前面一道雙人復核制度沒有約束到位。
被兩個人串通好了。
后面一道程序就是進入庫房。
庫房的人確實不知道封包里的東西是什么。每天省分行都有很多封包要入庫。
讓庫房的人挨個去查并不現實。
目前銀行也都不是這么做的。
記者了解到。
對于上門取票封包的管理環節。
各個商業銀行并不一致。“封包是指交易雙方共同簽字。
保證正回購方在到期領回票據時仍然原封不動。
逆回購方會計攜帶封包回行入庫。
一般不拆包。”有業內人士稱。
但還有銀行人士表示。
自家銀行要求拆包。由于該銀行一般不允許上門取票。
如果做延遲入庫。
回來的封包環節。
必須在攝像頭下和保管崗一起拆開檢查。
沒有問題后再由票據部經辦人和保管崗封包。
即便本該保管在保險柜中的票據被成功取出。
到了票據中介手中。
但為何另一家銀行可以與票據中介做兩家銀行才可以做的回購貼現交易?劉總表示。
這里似乎有“同業戶”的影子。
也是銀行大案頻發、資金外流的一個病根。
銀行票據交易中的同業賬戶。
業內稱之為“同業戶”。當市場上的票據掮客潛入。
通過某種形式實際控制了利益鏈中部分銀行的“同業戶”后。
銀行體系的資金就流進了掮客們的“包裝戶”。
有多年票據行業從業經驗的小周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他憑借在市場上多年練就的身手和資源。
一能控制幾個銀行的“同業戶”。
玩轉票據期限錯配;二能在票據交易中無成本滾動占有多筆利息。
從而形成資金沉淀并用來放息或投資;三能靠他掌握的業務模式“無中生有”從銀行套出錢來;四能靠票據期限錯配再賺出差價來;五能把市面上所有原本大行不能合規持有的票據。
都通過小銀行當通道過橋來“洗白”。
據記者了解。
銀行一向都有騰挪表內外規模的需求。
這幾年也越來越強調票據自營。
做大交易而非持票到底。但銀行固然能夠直接聯系同業。
一些票據業務活躍的股份制銀行也居間做期限錯配買賣角色。但相比銀行。
掮客們的業務正是因為不規范而更高效:他們能按合作銀行的要求去市場上收票、買斷票據。
打包成資產包;他們能為了“掩護”合作銀行的同業部門走通合規流程而先行找城商行或村鎮銀行作為通道銀行貼現。
然后甩給通道銀行1~2個基點了事;他們還能簡化交易過程。
票據交易多半離柜辦理。
掮客還能自行完成背書。
業內分析稱。
從2012年的杭州潤銀事件開始。
票據案件年年有。
資金最終總是被用于炒房、炒股等。
只要有資產泡沫往上堆。
融資性票據就是給力的來錢工具。
票據掮客總能“大顯身手”。
2015年底銀監會下發的《關于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203號文)指出。
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違規辦理銀票買入返售業務。當劉總向該省農行做票據業務的朋友打聽關于票據案的細節時。
對方直接將該文件發給了他。根據203號文。
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將“低風險”業務全口徑納入統一授信范圍。
“五大行的紙票交易基本上停掉了。
每個銀行都心照不宣只開出幾個億的額度。
就給關系戶用用了。”上周五。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詢問紙票轉貼利率報價時。
有上海銀行業同業部門人士說。
%的報價。
但已經有價無市。
大行方面。
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
工行某分行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辦理鐵礦石、煤貿三個行業的票據貼現業務。
僅辦理工行、農行、建行及部分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銀票的票據貼現業務。
雖然紙票轉貼現受到抑制。
但上述銀行同業部門人士稱。
電票直貼和電票轉貼業務仍基本正常進行。某股份制銀行分行同業部門副總經理告訴記者。
在票據市場風暴后。
更具透明度、能夠降低操作風險的電票業務也將在今年得到快速發展。
電票逐步替代紙票是票據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金融界網”的所有作品。
版權均屬中國金融界網所有。
未經本網授權。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
對不起。
圖片瀏覽功能需腳本支持。
但您的瀏覽器已經設置了禁止腳本運行。請您在瀏覽器設置中調整有關安全選項。
- 上一篇:甚至在中国记者前用英语侃侃而谈都被误认为是
- 下一篇:至于纠结能否转为动力